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宏观环境趋紧、油价低位徘徊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结构调整、投资拉动、技术改造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主动加压,全市经济运行基本稳定,总体形势好于上年。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3.06亿元,同比增长6.4%,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9%,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3和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一)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1.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5.84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3.76亿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占总体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和62%。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良好,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全市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158.67万头、22.22万头、101.6万只和1948.3万只,分别增长3.2%、1.6%、6.1%和5.5%,牧业发展比较稳定。
2.工业生产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96.69亿元,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增加值完成329.34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提高0.6个百分点。
地方工业增长较快。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291.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快于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5%,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中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37.83亿元。
3.服务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15.48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快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
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1-5月份,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看,投资增长,消费趋旺
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1.7亿元,同比增长10.2%,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扭转了4、5月份投资连续下降的局面,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仍然是投资的亮点。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71.63亿元,同比增长34.8%;第二产业投资235.1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04.92亿元,同比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已达40%,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份额加大。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406.9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是松原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大项目数量、投资额均得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开复工项目132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3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79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1.38亿元,同比增长59.6%;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6个。
2.消费市场活跃度提高。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20.94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快于城镇。上半年,城镇零售额257.11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农村零售额63.83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占主导。上半年,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269.1亿元,同比增长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8%;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完成51.85亿元,同比增长14.7%,快于商品零售增速6.9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额小幅回升。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74.15亿元,同比增长4%,比1-5月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064万美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3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9116万美元,同比增长38.4%;进口总额1948万美元,同比增长3396.5%,实现大幅度增长。
(三)经济质量有所改善
1.财政收入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亿元,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2.4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22.7亿元。全口径收入中,营业税增长13%,消费税增长8.5%。
2.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水平有所好转。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3.33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1.09亿元。
3.民生投入力度较大。上半年,全市公共预算支出82.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15亿元,同比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亿元,同比增长11.7%;医疗卫生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8.5%;农林水事务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