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袁家窝堡村 230195.nync.com 欢迎您!
来源:松原日报 时间:2017-04-01 【 字体:大 中 小 】
前郭灌区红光农场职工陈丽霞一家人和邻居们正在大棚中铺盘。李月东摄
春回大地,气温渐暖。连日来,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积极组织备春耕生产,庄稼院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勤劳忙碌的身影。扣棚保温、筛土调酸、浸种育苗、整修农机……一项项得力的举措,让农民有了丰收在望的保障。
有着45万亩水田的前郭灌区,生态好、水土好,连片的土地种出来的优质大米畅销市场。去年灌区水稻产量达30万吨,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000元。土地肥、政策好、米畅销,让这里的农民干劲十足,今年灌区上下更是联手备春耕,千方百计保丰年。
扣好大棚待育苗
“大棚扣完好多天了,棚内地温也上来了,这几天正在调土、装盘,到清明节浸种催芽结束后就可育苗了。”前郭灌区莲花泡农场职工陆钦建一家三口这几天一直在场部育苗基地忙着育苗前的工作。
陆钦建所在的育苗基地共有270多栋育苗大棚,因大棚能够抢夺早春积温,提高水稻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前郭灌区加大政策扶持,提高职工建棚积极性,这些大棚就是在政府扶持下集中建成的。目前,全灌区共建水稻育苗大、中棚21726栋,现均已完成扣棚及松土散墒工作。
育苗基地棚外的空地上,职工正忙着筛土调酸,样土拿到分场化验室免费进行检测后就可铺盘了。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利用育苗棚创收如今成了许多农民增收的途径。陆钦建家就是其中一户,今年他家计划种植水稻8公顷,3栋育苗棚的秧苗在满足自家需求外,还有千余盘秧苗可以出售,去除成本,仅此一项就能增收8000多元。
绿色种植成时尚
要多种粮,更要种优质粮,如今已成为许多农民尝试增收的共识。在前郭灌区红光农场,进棚入户感受最多的就是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
付金波是红光农场的职工,去年在自家2公顷水田里特别选出6亩地按照绿色生产标准进行试种。秋收后稻米产量虽有下降,但品质却大大提高,后来他通过手机微信竟然很快销售一空,6亩水田增收5000多元,这也大大增加了他继续绿色种植的积极性。付金波说:“现在种粮食处处有学问,光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不好使了,绿色、有机食品现在很受人们青睐,种地就得往这方面研究,种植绿色水稻自己不是个案,场里许多农民都在尝试。”
红光农场生产科科长高军说:“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各级政府在时刻探索,农民们也在不断琢磨。去年市里确定红光农场万亩水稻为绿色示范基地,获得了好收成,这对推进全场水稻绿色种植成功是最好的引领,今年许多农户都想拿出几亩田进行绿色种植。”
据了解,去年前郭灌区红旗农场、红光农场及境内企业的4万亩优质田地,被市里确定为绿色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示范效应明显,今年“绿色种植”在灌区大地正成为时尚。
机械化撑腰话丰年
“有了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我们种粮可轻松了。现在又有了水稻催芽器,种粮更省事了。”红光农场一分场职工司华忠这几天一直在对刚刚买回的发芽设备进行摸索使用。
“利用这项新技术发芽,只需三天稻种就能达到‘齐、匀、壮’,避免了常规催芽遭遇恶劣天气导致稻谷发霉烂谷的现象。”司华忠说,目前催芽器在灌区已成为许多种粮大户必备的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机械化既省事省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农业科技示范区,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近几年积极向上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对下鼓励职工群众购买各类农机具。目前,全灌区拥有大中小型农机具2.4万台(套),基本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农机大户的收入。莲花泡农场徐学成家里有大小型机械设备近10台,方便自家生产的同时,去年对外提供机械化服务给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全灌区像他这样的农机大户不下20户,农机合作社8个。
备耕有行动,种植有计划,技术有支撑,前郭灌区备春耕生产第一战成功打响。截至目前,已筹措资金3.4亿元,2.4万台(套)大中小农机具基本完成检修,预计4月5日开始育苗,5月初开始插秧,45万亩水田正在孕育灌区人丰收的希望。(王鑫 炼金山 吕崯琭)